董事長跳樓,企業命懸一線!多少人因它家破人亡…
鉑橋顧問,用鉑金般的服務品質,架起企業與人才間合作發展的橋梁。在合適的時間把合適的人推薦到合適的企業放到合適的崗位做合適的事情。發掘有潛力的人才,陪伴職業經理人和企業每天成長一點點。
有媒體報道稱,連續16年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去年名列浙江百強企業第27位的盾安集團,由于發債融資困難,遭遇流動性困局!
盾安集團報告顯示,目前集團各項有息負債超過450億,“迫切懇請地方出面協調并推動相關化解危機的措施盡快實施”。
5月2日,浙江省金融辦召開了盾安集團債務協調會,解決盾安集團債券融資及銀行貸款等緊急問題。同日,盾安旗下兩家A股公司盾安環境、江南化工同步停牌。
450億有息債務,這應該是改革開放40年來單一民企出現的最大規模債務危機。那么,到底是什么的情況讓這樣一家有技術有規模有歷史的企業,一夜之間陷入危機……
為何盾安事件引起高度關注?
靠900元起家,1987年成立于浙江諸暨的盾安集團,已經連續9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連續16年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017年,盾安集團在浙江百強企業中名列第27位,解決了2.9萬名員工就業。
集團官網等資料顯示,盾安集團是一家主營業務為先進制造、民爆化工、現代農業、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創業投資等領域的綜合型企業,旗下擁有盾安環境和江南化工兩家上市公司。2017年,盾安集團合并報表總資產648.8億,凈資產225.2億,資產負債率65.3%;全年銷售收入586.1億,利潤總額17.6億。
在外界看來,盾安集團這次“債務風險”來得有些突然。據證券時報報道,杭州某信托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稱,“我們一直以為盾安集團不缺錢”。盾安集團持有的江南化工股權并未質押,直接和間接持股的盾安環境股票質押比例也不高。
此前,大公國際2017年5月出具的盾安集團《主體與相關債項2017年度跟蹤評級報告》亦顯示,截至2017年5月25日,盾安集團本部并未曾發生信貸違約事件,大公對相關債項信用等級維持A-1,主體信用等級維持AA+,評級展望維持穩定。
流動性困境會否壓倒浙江名企?
然而,盾安集團在報告中稱,2017年下半年以來,市場資金迅速抽緊,致使盾安集團出現發債難、融資成本不斷提高等問題,導致企業消耗大量自有資金,出現了非常嚴重的流動性困難。
目前,公司各項有息負債超過450億,其中大部分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集中在浙江省內。懇請相關部門出面協調并推動相關化解危機的措施方案盡快實施。
由此看來,盾安如果出現信用違約,將對浙江省內眾多金融機構帶來潛在的系統性風險。
盾安集團在訴請中,提出三大“化解思路”:
一是:由浙商銀行出面,增加臨時流動性支持,包括供應鏈金融和區塊鏈產品;
二是:浙商銀行、浙江產融等盡快啟動“鳳凰計劃”專項資金,收購盾安所持有的優質項目,激活現金流,置換債務;
三是:請求托管盾安光伏(多晶硅)和華創風能(風力發電裝備)等。(去年3月,盾安集團才從大唐集團手上以底價2.2倍的價格(5.57億元)受讓了華創風能的82%股權)。
根據批示,包括央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銀監局,浙江省國開行、省進出口銀行、省工行,以及華融、長城、信達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相關分管領導到場參加了盾安集團債務協調會。
有相關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從盾安集團以短期有息債務為主的債務期限結構來看,使得公司出現了一些“暫時性的困難”。但其表示,“相信在浙江的協調下將會獲得較好的解決”。
希望金盾的悲劇不再重演
2018年1月30日,金盾股份披露了一份業績預告,預計公司2017年凈利潤將達到8000多萬。本該大喜的日子,但金盾股份董事長周建燦卻在上虞國際大酒店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周建燦,何許人也?1989年,26歲的周建燦丟掉了鐵飯碗,用借來的3萬元,開辦了一個作坊式的消防配件廠,既是老板,也是一線工人,終于賺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經過30年的艱苦奮斗,周建燦做到了!從3萬資金到93億的市值的金盾股份,周建燦可謂是白手起家的民間企業家奮斗樣本。
那么,好端端的,為何周建燦要自殺呢?有媒體成,原因在于,負債百億、無力償還!
5月1日,浙江金盾風機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周建燦、金盾集團及相關企業涉及到的債務總額約為98.99億,其中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債務額約為39.59億,以股份質押形式融資債務額約為14.25億元,牽涉到金盾股份的民間借貸債務及擔保金額合計約為29.11億, 其他為供應商欠款等債務。
這些巨額債務除了銀行融資、股權質押融資之外,涉及到最多的便是民間借貸。
1月28日,一名河南債權人稱已經起訴了周建燦。而在周建燦自殺的前一天,本來已經簽好合同的借款人卻反悔了,周建燦沒能如期拿到1億元去填補此前的窟窿,還因此上了民間借貸圈的“黑名單”。
資金來源的斷裂,讓周建燦絕望地走上了天臺。
明知高利貸是毒藥
為何還要飲鴆止渴
一直以來,融資難、融資貴一直都是民營企業家們的“心頭痛”。
雖然國家近年來在大力倡導“扶持中小企業”“輸血實體經濟”,可是往往只停留在會議上談一談、文件上擺一擺的層面,到了真正落實之處,銀行等金融機構還是會更愿意把資金流向國企、流向地產等更容易賺錢的行業。
據媒體相關報道稱,周建燦開始的民間借貸只是過橋貸,銀行貸款到期,通過短時間的民間借貸來償還貸款,然后再從銀行借新還舊?此坪軋A滿,可一旦資金鏈條斷裂,后果不堪設想。
圖片來源:Usplash
那么,為何近年來債務爆發問題屢屢驚現?
大局已變、拐點已至。我國的宏觀環境,由之前的大放水正式步入大緊縮時代,“去杠桿”成為重中之重,流動性全面收縮、利率也一路走高。
而利率的上升,就是民營企業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企業沒有新的資金支持,就會面臨現金流斷裂的風險,債務無法償還、運營難以維系。
毫無疑問,接下來將是實體行業大洗牌的一年,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集中暴裂、面臨破產重組的厄運。
我們要“防風險”,但更要防“防風險”帶來的風險!如果“去杠桿”讓民營企業只能“飲鴆止渴”,如果“去產能”讓企業難以維系……
那么,實業受創之下,恐怕資金還是會流向房地產!
“防風險”大勢之下,民企如何自救?
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防風險”大勢之下,我們如何“防范自己的風險”?
第一, 不要盲目擴張。
擴張需要資金的支持,而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企業貸款難,如果轉向民間借貸來滿足資金需求,反而是飲鴆止渴,很可能就會成為壓垮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多元化是中國企業發展的魔咒,最危險的多元化是追求規模的多元化、是同質性多元化。
所謂同質性多元化,就是都是資金密集型多元化,都是同一周期性多元化,都是重型化多元化。
最好的多元化是跨周期的,輕資產重資產互補的,技術和服務互補的多元化。
要有周期性很強的產業也要有不受周期影響的行業;有重資產的行業,也有完全輕資產的行業;有依賴技術性的行業,也有依靠服務賺錢的行業。
判斷多元化是否合理,唯一且僅有唯一的標準是,自由現金流。
第二,仔細解讀政策走向。
去杠桿已經喊了3年,去年下半年開始政策一一落地。盾安集團的債務危機也顯示了其對政策反應的遲鈍。
大型民營企業最大的風險是不能及時了解政策的走向。萬達2017年才開始緊急籌備GR部門,GR部門本意并非是政府公關,而是對政策進行研究和推演。
為什么恒大以年薪幾千萬聘請經濟學家任澤平呢?除了他特殊背景經歷外,更重要的是對中央政策的理解。
比如,盾安集團的多元化板塊都是政策性極強的行業,空調行業去年繼續高速增長,但作為空調制冷配件龍頭企業并沒有相應保持豐厚利潤。因為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業務增長毛利潤反而下降;民爆行業受政策管制多,尤其是反恐深入后大受影響。
對于盾安集團來說450億負債,相當部分用于銅貿易和新能源,但這兩個行業也大受宏觀政策牽制。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的四萬億,許多溫州民企殺入新能源領域,無不鎩羽而歸。以風電太陽能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初期政策補貼是很多,但市場壁壘技術升級等風險極大。
盾安集團大舉進軍新能源領域,但在遭遇棄風的局面下,新能源就成為負債危機根源之一。
對于個體企業來說,不經風險評估興沖沖殺進去,很可能就是傾家蕩產。不理解政策的意圖和邏輯,企業是做不大的,做大了也是很危險的。
更為關鍵的是,政策都是有周期的,學習人民日報和新聞聯播,這是規模上百億企業家必修課。如果不舍得花錢養士,總歸要花點時間看看頭版。
第三,只有不可替代才能掌握定價權。
盾安創始人姚新義一直有一個夢想:退休時集團收入可達2000億元。
做大和做強是這代企業家心中的心結。德國和日本的隱形冠軍企業謀求制造業價值鏈最核心的環節,擁有獨家技術和核心產品。他們明白一個道理:只有不可替代才能掌握定價權。
無論原材料價格如何波動,以顯示產業為例,日本企業逐漸退出顯示屏產業前端,
中國企業如京東方成為新的世界龍頭,但是京東方的主要設備和主要原料都必須進口至日本。
盾安集團450億債務危機是對中國制造業企業的一次洗禮。不是有了技術就行,要掌握擁有定價權的核心技術。要有聰明的多元化,而不是為了規模的多元化。
參考資料:
《又一大佬自殺身亡!2018,什么才是壓垮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蜜財經
《上市公司董事長被逼死!450億債務突然爆雷,浙江明星企業向省里告急》 翎南會
《450億債務突然爆雷,明星企業告急!一場大救援開始了》 中金在線
《刀鋒上的實業——浙江盾安集團450億債務危機簡史》 商業史記
文章來源:正和島
關注鉑橋顧問公眾號,搜索ID:boqiao2013,每天接收高薪職位招聘信息。
>> 返回